园艺学学科简介

  园艺学学科设有果树学、蔬菜学、茶学、药用植物资源与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和园艺学、茶学、植物资源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四个本科专业; 茶学、果树学为湖南省"十五"和"十一五"重点学科,2010年茶学被评为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2008年茶学专业被评为全国普通高校特色专业,2009年园艺专业为湖南省普通高校特色专业; 该学科于1981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获茶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蔬菜、果树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年获茶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果树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园艺学"一级学科博、硕士学位; 1999年获准设立"园艺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面积8000余平方米的实验室; 仪器设备达2300余万元,其中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71台件; 实验室管理制度齐全,资源共享率高,开放有序。拥有校内外试验与实习基地11个,基地面积达万余亩。

  目前有教授 22人,副教授 22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35人; 园艺学教学团队和茶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享受***专家9名,"新世纪***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省级人选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2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6人, 省优秀中青年专家5名,省级学术带头人3名,省级骨干教师8名, 湖南省徐特立教育奖1人。

  建立完善了本-硕-博-博士后连续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规模和质量大幅提升。5年共招收本科生908名、博士生65名、硕士生360名; 授予博士学位36人、硕士学位289人、学士学位586人; 培养毕业的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查优良率100%,国家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篇,获省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4篇; 毕业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达100%。

  近五年来,共承担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973"计划、国家"948"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项目、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0多项,科研经费达到11000余万元。获各类科研成果奖1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9项; 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5件; 选育新品种31个; 发表论文600多篇。十一五期间,转化或推广成果25项,推广新品种31个、新技术25项,经济效益达50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近年来,先后组织国际学术会议4次、国内学术会议12次,派人前往加拿大、美国、意大利、新西兰、日本等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研究、交流与培训42人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29人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65人次。

  学科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1:园艺植物采后处理与加工原理及技术研究

  本方向现有教学和科研及辅助人员3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7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18人,本方向研究团队入选教育部创团队发展计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园艺植物功能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现代技术;(2) 园艺植物功能成分的定性鉴定与定量分析技术;(3) 园艺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理与药理功能;(4) 茶的微生物代谢机理及代谢产物的功能因子;(5) 园艺植物功能成分的改性与结构修饰;(6) 园艺植物功能成分的安全性评价。本方向采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深入探讨园艺作物采后生理生化变化规律,次生代谢调控途径;运用现代提取、分离与纯化高新技术,研究园艺植物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与纯化技术、定性鉴定与定量分析技术、生物活性与药理功能、构效关系与结构修饰、终端产品开发等,为功能成分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本方向在国内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在园艺植物功能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开发,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研究方向2:园艺植物栽培与生理

  本方向现有教学和科研及辅助人员2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3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 园艺植物在逆境胁迫条件下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2) 园艺植物衰老的自由基学指标体系及其调控技术研究;(3) 园艺植物营养生长与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酶学体系研究;(4)园艺植物内源激素代谢规律及园艺植物生长发育的激素调控;(5) 园艺植物高产优质规范化栽培综合技术体系;(6)无公害果、蔬、茶园建设与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开发的理论与技术。本方向研究内容注重结合湖南生产实际,在研究栽培机理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系列园艺作物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水平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将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以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园艺植物逆境生理、衰老生理、光合生理、营养生理和激素代谢为重点,研究园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并以此建立起园艺植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新技术体系;以植物保护学、农业生态学、微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研究果、蔬、茶园土壤中有害农药高效降解与控制的安全途径、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生物技术、研究开发茶园专用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形成以绿色食品与有机食品开发为中心的园艺植物无公害栽培综合技术体系。

  研究方向3: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本方向现有教学和科研及辅助人员27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5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引进柑橘、葡萄、梨、桃、李、马铃薯、辣椒、西瓜、淮山、西兰花等园艺作物新品种、种质,在全省各地进行系统的试种观察、鉴定、评估和筛选;(2)新品种选育;(3)育种方法与技术的创新。本方向在资源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湖南省园艺产业的发展需求,将常规育种方法与现代育种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选育出高产、优质、高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柑橘、葡萄、西瓜、马铃薯、辣椒、豇豆等果树的新品种,为湖南省园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品种更新换代提供必要的基础,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点学科应有的作用;瓜类育种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育种研究时间长,掌握一大批种子资源,在育种手段和成果转化力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所育成的品种近十年引领了国内瓜类生产的发展方向。

  研究方向4: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与生物技术

  本方向现有教学和科研及辅助人员3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7人。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园艺作物优异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评价;(2)园艺作物分子标记技术研究;(3)园艺作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研究茶树、柑橘、葡萄等作物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对一些重要的抗逆(抗旱、抗寒、抗病虫等)基因进行定位克隆和功能验证;(4)园艺作物转基因技术研究。

  本方向以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突出分子辅助育种技术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两条主要技术路线,其研究主要以园艺作物产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目标,应用分子育种技术克服常规育种的弊端,为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不断提供新基因、新种质、新品种和新技术。研究内容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基础研究主要在功能基因的鉴定和表达调控,应用研究则立足于品种改良的转基因研究和直接为产业服务的病毒鉴定和脱毒。本方向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荷兰,美洲的加拿大、美国,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的有关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